形聲字是個違章建築!?

戰國以後,漢人為了解決讀音問題,大量製造形聲字。事實證明,這種文字改革完全違反科學,不但無法解決讀音問題,反而使漢字失去了原本意義明確且直覺易懂的優勢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這種將錯就錯的教育方式仍然持續蔓延!

一、聲符是非常不科學的產物

漢字的聲符系統採用了非常不科學的直音法,當需要聲符時,就找一個同音字放上去,找不到同音字就找一個近音字補上去。至於如何挑選同音字或近音字也是毫無標準可循。這種疊床架屋的系統簡直就是一個地基不穩、結構脆弱的違章建築。

1.    形聲字所採用注音方法主要是直音法

所謂的直音法,簡單來說就是「用聲符的讀音當作字的讀音」。例如:「芳」是個形聲字,「方」是聲符,意味著芳與方讀音是相同的。

直音法可以簡單定義如下:

採用直音法的優點是能發揮「有邊讀邊,無邊讀中間」的功效。例如:當古人看到一個新字,好比「汸」字,雖然沒學過,卻能唸出它的讀音,因為「汸」的讀音與「方」相同。

2.直音法的困境

中文的發音組合大約有1350個,若採用直音法,就必須要有1350個聲符才能滿足,因此就算把所有漢字部件都用上也不夠啊!在找不到同音字可用的窘境下,只好拿相近音的聲符來搪塞,於是出現所謂的讀若法。

3.讀若法

讀若法可簡單定義如下:

例如:莠的聲符是秀,因此,莠的讀音與秀的讀音相近。

4.直音法最終宣告失敗

拼音法可以用極少的符號拼出無數的字音,是真正科學化的音標系統,而直音法則完全違反了這種科學精神。影響所及,形聲字用了幾百個聲符,仍然拼不出正確發音,最終被迫放棄聲符系統,另外採用漢語拼音(或注音法)來解決讀音問題,可以說是一敗塗地。

二、大量創造形聲字的時代

戰國時期,六國文字興起,各國都想快速發展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字系統。為了解決燃眉之急,於是大量創造形聲字。尤有甚者,連原有的象形字或會意字也被轉變成形聲字,茲舉數例說明如下:

1.「草」從象形字轉變成形聲字

草的甲骨文是個直覺易懂的象形字,戰國以後,添加了聲符「早」,改成「草」,原先的艸就只好成為部件,稱為草字頭。以下是「草」的文字演變流程圖:

草的文字演變流程圖

2.「目」從象形字轉變成形聲字「眼」

目的甲骨文是眼睛的象形字,戰國以後,則添加聲符「艮」,改寫成「眼」。《說文》:「眼,目也。从目,艮聲。」以下是「眼」的文字演變流程圖:

眼的文字演變流程圖

3.「淚」從連體象形字轉變成形聲字

下圖是淚的文字演變流程圖,圖中顯示,淚的甲骨文是眼睛與水所組成的會意字,代表眼睛流出淚水,直覺易懂,但戰國以後,改成「淚」。眼睛的符號被改成聲符「戾」。影響所及,失去了意義明確且簡單易懂的優勢,聲符也失去了功能。

淚的文字演變流程圖

4.「涕」從會意字轉變成形聲字

下圖是涕的文字演變流程圖,圖中顯示,涕的甲骨文是鼻子與水所組成的會意字,代表鼻子流出來的液體,直覺易懂且意義明確。戰國以後,鼻子的符號被改成聲符「弟」。影響所及,失去了意義明確且簡單易懂的優勢,聲符也失真了。

涕的文字演變流程圖

5.「涎」從會意字轉變成形聲字

下圖是涎的文字演變流程圖,圖中顯示,涎的甲骨文是張口的人與水所組成的會意字,代表流口水,意義明確且簡單易懂。戰國以後,張口的符號被改成聲符「延」。影響所及,不但失去以形表義的核心優勢,連聲符也失真了。

涎的文字演變流程圖

6.「齒」從象形字轉變成形聲字

下圖是齒的文字演變流程圖,圖中顯示,齒的甲骨文與金文都是牙齒的象形字,但到了篆體卻添加了聲符「止」。

齒的文字演變流程圖

7.「射」從連體象形字轉變成形聲字

下圖是射的文字演變流程圖,圖中顯示,射的甲骨文與金文都是一支箭搭在弓弦上的連體象形字,意義明確且簡單易懂。戰國以後,弓和箭都不見了,換成聲符「身」。影響所及,不但失去以形表義的核心優勢,連聲符也失去功能了。

射的文字演變流程圖

8.「雌」從會意字轉變成形聲字

下圖是雌的文字演變流程圖,圖中顯示,雌的甲骨文是「匕、隹」合體的會意字,代表一隻母鳥。篆體將形符「匕」改成聲符「此」。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失去原本意義明確和簡單易懂的優勢。

雌的文字演變流程圖

9.蠍子從象形字轉變成形聲字

下圖是蠍的文字演變流程圖,圖中顯示,甲骨文是蠍子的象形字,本意是蠍子,後來引申為數以萬計的萬。為了區分兩者意義,小篆另外造了一個形聲字「蝎」,漢朝以後,再把「蝎」改成「蠍」。

蠍的文字演變流程圖

10.蛙從象形字轉變成形聲字

下圖是蛙的文字演變流程圖,圖中顯示,「黽」的甲骨文是蛙的象形字,是蛙的本字。後來,這隻青蛙被改名了,變成了形聲字「蟈」,其中,「國~國~」是青蛙的叫聲。漢朝以後,再把「蟈」改成「蛙」。下圖為青蛙被改名的歷史軌跡。

蛙的文字演變流程圖

三、大部分的聲符最終演變成累贅的無用符號

聲符的變異性大,隨著地域、時間、口音等變遷因素,大部分的古字讀音與現今大不相同,連帶的,它們的聲符最終都無法發揮功能,變成累贅的無用符號。在《說文解字》當中,失真的聲符非常多,限於篇幅,僅舉下列幾個字為例,這些字的聲符如今都已完全喪失功能。

四、形聲字最終變成結構不穩的違章建築

古人採用直音法,企圖利用單一聲符來為新字注音,雖然方法簡單,卻極為不科學,不僅聲符不敷使用,也衍生了無窮後患。最終證明,這種注音方式無法結構化,如同愈堆愈亂的違章建築。

1.形聲字造成大量的同音字。

當我們利用漢語拼音輸入中文時,打入「yi」,結果出現了400個以上的同音字。這麼多的同音字,造成中文使用上的極大困擾與不便。反觀,英文的同音字極少,發「yi」的字母組合不超過5個,如:yi、ie、i、ee。

2.形聲字的聲符無法精確表達讀音

由於許多漢字的聲符是取近似音,因此,難以發揮「有邊讀邊,無邊讀中間」的功效。

例如:許慎認為「莠」是個形聲字,其中,「秀」是聲符。但「莠」與「秀」的讀音不同,只是相近而已,因此無法讓學習者透過聲符讀出正確的字音。

3.形聲字的形符無法精確表達字義

海、涎、淚、尿、汁、洗、沖等都被許慎歸為形聲字,「水」是它們的形符。對於初學者而言,只能從中知道字義與水有關,卻無法精確地理解其中的字義。

結論:錯誤的形聲字變革,最終形成雙輸局面

在象形文字與拼音文字兩大系統中,古人選擇了前者。從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可看出,甲金文是以象形符號為本的文字系統,不但脈絡清晰,且結構完整,在表達文字意義的技術上在當時可謂登峰造極。

遺憾的是,戰國以後,為了解決讀音問題,大量製造形聲字。事實證明,這種文字改革完全違反科學,不但無法解決讀音問題,反而失去了原本意義明確且直覺易懂的優勢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這種將錯就錯的教育方式仍然持續蔓延!

識字教育是人生第一個學習階段,若這種將錯就錯的識字教育持續不斷地灌輸在孩子身上,如何能培養孩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?反過來說,若我們能勇於承認錯誤,以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,並將科學精神溶入識字教育,這樣,我們的孩子就能在識字階段同時培養科學精神。

2 則留言

  1. 形聲字真的是違章建築嗎?形聲字真的一無是處嗎?
    漢字形聲字佔據了80-95%,是不是有道理?
    行政字既表音又表意。我們可以深入討論。

    • 尊敬的高先生您好。
      很抱歉,現在才看到您的留言
      感謝留言,
      我同意您所說的形聲字既表音又表意,但問題1.聲符無法精準表音,以至於需要額外的音標系統,此舉無疑宣告聲符已失去功能,問題2.形符無法充分發揮表義功能,只能讓使用者知道與某類東西有關聯。本文旨在如何透過比較科學的方法來改善中文教育,提升漢字優勢。歡迎線上討論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